- · 《中国测试》编辑部征稿[10/30]
- · 《中国测试》杂志社刊物[10/30]
- · 《中国测试》期刊栏目设[10/30]
- · 《中国测试》数据库收录[10/30]
- · 《中国测试》投稿方式[10/30]
- · 中国测试版面费是多少[10/30]
5-6岁儿童普通话语音能力与音乐音调能力、节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语音与音乐的关系语言与音乐的概念中,语言的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和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值、音色)相似,语音的调位和音乐的音高、语音的重位与时
一、语音与音乐的关系 语言与音乐的概念中,语言的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和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值、音色)相似,语音的调位和音乐的音高、语音的重位与时位和音乐的节奏,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一)共生关系 语言与音乐是人类都具有的普遍行为。人类都有获得语言与音乐的能力。儿童学习语言与音乐规律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与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从音乐性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具备某种程度的音乐性。[1]人生来就具备语言的潜能,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而注定会习得一门语言,人生来也会对一定文化的音乐做出反应。语言和音乐在人体、人脑中有共同的生理和认知基础。[2]两者的表达媒介均为声音。它们最初都是作为声音的序列接收,按照声音运动的次序创造出来的。声音物理属性的诸方面:频率、强度、信号形和时间与基本的知觉因素:音高、响度、音色和音长相关。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能够把音高的感觉处理成语言信号。[3]同时,语言和音乐都是通过“听”来输入信息,通过“说”输出信息,它们都反映了“听”和“说”这两个信息输入和输出通道的典型特征,而且都是借助书面符号(文字符号和音乐符号)来表达的。[4]102 (二)结构规则 从结构上说,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由一些分离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具有等级结构的序列。简单来说,正如语音构成词汇,词汇组成句子,在音乐中,音调构成旋律,旋律组成乐曲。[5]Jackendo也认为语言和音乐都可分为浅层的外在表现和深层的组织规则:语言具有词性、语法类别、语气性质等外在表现形式,音乐具有音程、旋律、调式、和弦等外在表现形式,两者虽然不具有相互对应关系,但在深层的组织规则上或许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6] 音乐和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指由分离元素组成序列时所遵循的原则,包括多重层面,如语言中的构词法、短语构成的规则、组句的规则;音乐中和弦、和弦序进及音阶等构成的规则,见图1。[3] A.语言中等级形式的句法结构 B.音乐中等级形式的张驰结构 图1 语言和音乐的等级关系 A.一个英语句子的等级结构。S句子,NP名词短语,VP动词短语,S’从句,N名词,V动词,Det定冠词,Rel-Pro代词; B.由巴赫创作的乐曲中的一个切分。右边的分支表示节奏的紧张程度上升,左边的分支表示节奏的紧张程度下降(即越来越舒缓) (三)大脑相互作用 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心理生物学教授罗杰·斯佩里(R.W.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左脑半球可以称作“语言脑”“意识脑”“学术脑”。右半球则可以称作“音乐脑”“艺术脑”“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伴随脑科学的兴起,对语言和音乐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也越来越多。语言与音乐两个脑区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互协作。[7]Maess的研究结果认为语言和音乐加工很可能分享一些共同的神经基础。[8]Koelsch等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了加工音乐规则与加工语言规则的相互影响。[9]通过功能神经成像研究发现了语言和音乐的音高、节奏、语言句法和音乐曲式等加工活动具有多个脑区的重合,而且随着活动任务增加涉及的脑区越多。两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神经加工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加工会影响语言加工。已有的研究显示接受音乐训练的儿童比未接受音乐训练的配对组表现出更好的言语记忆[10],等等。 (四)多元智能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共包括九个方面: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其中言语/语言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霍华德指出与语言有关的智力是言语/语言智力和音乐/节奏智力。他认为这些智能都同等重要,因为几乎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进行创作与解决问题。加德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正如一个领域需要的不止一种智能,一种智能也可能出现在很多领域里。 二、测试与验证 幼儿期是人的发展关键期。在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获得装置理论中可以知道儿童的语言掌握应该先于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语言领域的开端是语音知觉,儿童首先习得的是语音系统。在儿童5-6岁的阶段,语言口语能力发展成熟。[4]100能否以儿童已掌握的语音能力作为引导其音乐学习入门的手段之一? 为此,本文以5-6岁儿童为样本,对5-6岁儿童的语言普通话语音能力,以及音乐音调和节奏能力进行测度,以验证语音能力与音乐音调、节奏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测试拟解决的问题 本测试拟解决的问题有以下4个: 1.5-6岁的被试儿童汉语普通话语音水平如何? 2.5-6岁的被试儿童的音乐音调能力和节奏能力如何? 3.此阶段儿童的这两种能力是否有相关关系? 4.对此阶段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产生何种影响? (二)样本信息的采集 被试基本信息采集的目的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被试的基本情况,并为实验的进行和最终结论的提出及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 1.被试的来源:被试主要来自广州省委机关幼儿园和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年龄均为5-6岁。主要采取在同一级别,不同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考虑男女比例。 2.为了在正式测试前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合理配置最终被试人员的构成,以达到样本有效反映群体的目的。笔者共向被试的家长发放了120份被试基本情况家长问卷表。共回收有效表格98份。由于被试来源于两个幼儿园大班的3个班级,共有班级教师9位,笔者向教师发放了9份被试基本情况教师问卷表。共回收有效表格9份。其中对被试的性别、年龄、学习经历、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后面的测验在数据比较和结果确认等方面提供了基本资料,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测试过程 1.普通话语音测试 本文参考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目和评分参考标准,并请教资深的广东省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且结合被试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模型,进行调整。对该测试进行设计。测试被试在没有书面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鉴于目前国内没有制定适合儿童的普通话测试标准,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等级考试大纲》(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教语用[2003]2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制定本评分标准,用来测试5-6岁小朋友的普通话语音水平。 普通话语音测试包括:语音测试的设计、录音地点条件的准备、操作相关仪器的准备、语音资料整理保存、专家对有效语音的分析与评分。 2.音乐的音调和节奏能力测试 为了测试5-6岁儿童音乐的音调和节奏能力,本文选取了戈登的初级音乐听想能力测量(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简称PMMA),以及通过歌唱测试来测量被试这两方面的音乐能力。 选择PMMA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测量目的吻合,戈登关于音乐才能提出了音乐能力倾向(music aptitude)*music aptitude:音乐能力倾向;音乐资质;音乐潜能;音乐才能;音乐性向,在戈登的定义中,music aptitude是指人学习音乐的潜力或能力的一种衡量,参见:Edwin E Gordon, Learning Sequence in Music:A Contemporary Music Learning Theory[M]. Chicago:GIA Publications, Inc.,2007:46。,测量的是人与生俱来学习音乐的潜能和后天早期环境影响的产物[11],即音乐能力倾向,这与笔者想要测量5-6岁儿童发展中的音乐潜能相吻合。二是测量对象吻合,该测量工具是戈登针对幼儿园5-6岁儿童适用的测量。三是测量内容吻合,该测量工具的两个子测量,包括音调测量和节奏测量。这与本文要测被试的音调和节奏能力的内容吻合。测试按其要求,严格按照其测试方式和测试内容执行,以此测试的记分制进行评分;用其测试的课堂记录卡和档案卡进行备案。 歌唱测试测量的是被试音乐音调和节奏能力的“外显的状态”,测量被试在歌唱中对音调和节奏上的把握能力。测试过程主要包括歌唱内容准备、录音地点条件的准备、操作相关仪器的准备、歌唱资料整理保存、专家对有效歌唱测试的分析和评分。 (四)结果观察 通过普通话语音测试、PMMA测试、歌唱测试的数据统计结果,相关系数分析,对歌唱和语音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结果一:共有98名被试参与普通话语音测试,88名被试参与普通话测试测评。88名被试的普通话语音测试平均得分为77.41分,水平为三级甲等。 结果二:全体被试的歌唱测试总分平均为76.62分,水平为良好。PMMA测试综合分数平均分为78.25分。PMMA音调与歌唱音调的的P值<0.05,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即二者存在相关性,并由相关系数0.250(<0.4),相关强度较弱。PMMA节奏与歌唱节奏的的P值>0.05,其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二者存在相关性 结果三:全体被试歌唱总分、歌唱音调、节奏得分与语音总分均存在相关性,且歌唱音调与语音的相关性大于歌唱节奏与语音的相关性。歌唱总分与语音总分的P值<0.05,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即二者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0.735(>0.7),相关强度较强。歌唱音调与语音总分,歌唱节奏与语音总分的P值均<0.05,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即上述变量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590,在0.4-0.7之间,说明相关强度中等。 三、结论与解释 通过对普通话语音测试、戈登的初级音乐听想能力测量、歌唱测试的数据统计结果,相关系数分析,对歌唱和语音的回归分析,并对整体被试性别比较和研究过程的观察分析。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和解释。 (一)准确的感知语音是幼儿准确发音的先决条件 从结果一可知,从儿童的语言发展来看,被试们已经基本掌握普通话语音能力,拥有一定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从被试的基本情况采集中可知整体被试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部分被试既说普通话,也说粤语或是其他家乡话。由于被试地处广东,生活与学习都是在广州。广州人群和幼儿园老师同学的普通话发音水平都会影响着被试的普通话发音。 影响语音有多种因素,包括教师、家长和成长环境给予儿童正确发音的语音环境。当然,儿童的自身发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有学习音乐专业课程儿童的语音总分高于没有学习音乐专业课程的儿童。在语言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儿童听音、辨音和准确发音的能力,并在朗读中注意语感,做好声调和语调的教学示范和训练。 (二)音乐音调能力和节奏能力基本平衡 从结果二中可知,整体被试在PMMA测试中音调得分高于节奏得分,说明其音乐的音调“潜在能力”高于音乐节奏的“潜在能力”。整体被试在歌唱测试中音调“外在能力”得分低于节奏“外在能力”得分,说明对这一年龄段,要驾驭音调的外在能力比驾驭节奏的外在能力要相对困难些。正如已有研究证明:“一般情况下,儿童在6岁之间唱不准音,是正常的。”在分析每位被试的各自分数数据时,本文认为若其对应的“潜在能力”低于“外在能力”,这可以说明被试正在学习的方式是促进其音乐发展的。若其对应的“潜在能力”高于“外在能力”,这可以提醒老师和家长应该在被试的音乐学习方式上进行调整或改进,以使之更好的发展。这些测试都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 儿童的音乐音调和节奏能力,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先天的天赋能力很重要,但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在调查问卷中就发现学习专业语言课程的儿童歌唱总分高于没有学习语言课程的,有音乐特长和学习了音乐专业课程儿童的歌唱总分高于没有音乐特长和没有学习音乐专业课程的儿童。 (三)音调、节奏与语音显性相关 从结果三可知,通过歌唱测试测查被试的音乐音调和节奏的“外显的现状”,与被试的普通话语音发音水平存在相关关系。歌唱的音调,即音高的把握与普通话语音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歌唱的节奏与语音同样具有相关性。在笔者的观察与访谈中发现,喜欢朗读古诗和儿歌的被试,同样也会喜欢音乐,喜欢歌唱。不喜欢朗读的被试大部分也不太喜欢音乐。特别在普通话语音测试的观察中,发现歌唱较好的被试能够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和儿歌。在自由说话的题目中,也会发现歌唱较好的被试表达能力会比较强。 歌唱与语音都是由“说”输出信息的。被试歌唱能力的把握与语音发音能力的把握具有相关关系。普通话语音的声调语调与音乐旋律音高相似,语音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通。像语言的发展一样,儿童的音乐发展并不是立刻显现的。即使小朋友有特别的音乐引导,他们的音乐发展通常比语言发展更晚显现。[12]那么,说明老师以及家长可以他们引导小朋友学习语言的方式,来非正式地引导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学习。 四、教学实践的应用 (一)把普通话语音学习作为儿童音乐入门引导 普通话具有声调语言特色,可充分发挥普通话语音相关学习对儿童音乐入门学习进行引导。教学中可以从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谣、儿歌和富有中国字词韵味的诗词歌赋作为教学的手段。从语音的(语调、语气)的音调、色彩、节奏等要素进行训练。因为语音、语调、语气等要素可以被发展成为具有音乐特征的、作为情绪的表露和交流的载体。 (二)利用语音手段培育儿童音乐感情的表达 教学中可以训练儿童如何运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儿歌等,从语调的轻重把握、语气的表现去体会感情的抒发,引导如何去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语言字调的高低升降影响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升降。语言所用的音影响着音乐上的音阶形式。教学中可以通过训练儿童准确掌握普通话四声调的发声,通过了解普通话声调的线性走向去理解音乐音阶的走向。在教会一些基本的乐音的基础上,鼓励儿童自己去创作曲子,例如可以为古诗词配乐等。让儿童通过感性的体验去更好掌握音乐音高。廖乃雄先生特意为孩子们写的《把古体诗词唱起来》就是很好的参考教材。语言的句逗影响着音乐的节奏。在语言朗读训练中,注意停顿休止的培养。这与音乐的节奏、乐句的停顿呼吸是相通的。 (三)强化母语语言要素的本土化儿童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应可利用两者相关关系,以儿童掌握语音的能力作为引导其音乐学习。利用母语中国汉语的语言要素,借鉴国外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综合音乐教法,从而更好的进行本土化儿童音乐教学。 五、结 语 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验证结果和发现本身,而是希望就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对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上进行新的探索。本文通过对5-6岁儿童较自然习得状态下的观察探讨了语音、音调和节奏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已有的思辨表述提供了数据量化的补充,对发扬汉语母语的音乐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尝试和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测试》 网址: http://www.zgcszzs.cn/qikandaodu/2021/0204/511.html
上一篇:定西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声学设计
下一篇:舞蹈专业学生平衡能力测试与评定研究